为深入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促进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引领我国高中信息化教学方向,全面推动全国高中现代教育发展,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第十四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
优质课大赛比赛的重点是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型和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比赛项目分为研讨课、模拟展示课、观摩课和微课。通过大赛,提升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全面推动全国高中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应用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参赛选题
参赛教师以所讲授学科的一个知识点为基本单位作为选题,准备相关材料参加比赛。
二、比赛形式及程序
1.比赛形式
以集中答辩形式进行,由专家组进行现场统一评审。
2.比赛程序
(1)微课介绍:参赛教师在7分钟之内,利用PPT介绍所提供微课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方法,应提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单,以及学生如何按照任务单的要求使用微课完成学习任务;
(2)微课播放:播放微课视频,时间不超过8分钟。只播放,不作任何说明;
(3)提问与答辩:评委就作品及其介绍的情况提问,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评委给出的问题。回答问题必须简明扼要,有针对性,不可回避评委提出的问题。答辩时间不超过5分钟。
3.注意事项
(1)展示与答辩不得超过规定时间,超时要予以扣分。必要时,评委有权终止答辩;
(2)微课介绍与微课播放时间上互相独立,不能相互挪用。
三、报名方式及参赛需报送材料
1.报名方式
参赛名额一般每个区域为5人以内,每个学校最多推荐2名参赛教师。
由区域教育局筛选后,统一组织参赛教师通过优质课大赛官方网站 (http://dasai.edusoa.com)在线提交参赛作品。重点学校可独立推荐1-2名教师参赛,参赛教师须在线提交参赛作品。
2.参赛需报送材料
(1)参赛教师推荐表(表格见附件一);
(2)参赛微课的设计说明、介绍PPT、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见附件八)、微课视频(技术标准见附件九)、微课教学资源与软件等。
3.微课评价标准
(1)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评价标准(标准见附件十);
(2)微课视频评价标准(标准见附件十一)。
四、奖项设置及评选办法
1.奖项设置
设一、二、三等奖。
2.评选办法
由大赛组委会组成专家组,根据教师上报的参赛材料评选出决赛入围名单,并在网上公布。入围的教师,参加现场评比,由专家评审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材料报名方式:参赛教师访问优质课大赛官方网站(http://dasai.edusoa.com),进行用户注册,并按照系统提示在线提交参赛作品,具体参赛流程如下:
1.参赛作品征集阶段:2016年4月1日-4月30日,参赛教师通过网站浏览大赛相关信息,根据大赛通知要求准备参赛作品;
2.参赛作品上传阶段:2016年5月1日-9月20日,参赛教师通过大赛网站进行注册、网上报名、在线提交参赛作品,区域教育管理部门在线审核;
3.参赛作品初评阶段:2016年9月21日-10月10日,参赛作品由区域教育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参赛作品初评,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教师参赛作品进行初评;
4.决赛信息确认阶段:2016年10月20日-11月15日,大赛组委会在网站上公布进入决赛名单、发布大赛报到指南,进入决赛教师须在网上提交最终参赛作品和回执信息;
5.大赛现场决赛阶段:2016年11月27日-11月28日,高中大赛比赛地点为云南省昆明市,参赛教师须到现场参加决赛;
6.大赛成绩公布阶段:2016年11月30日,大赛组委会在网站上公布比赛成绩。
请有意参赛的老师按照通知要求参赛,有技术问题可以咨询通用技术组,联系电话:267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