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14年9月和10月分别参加德州市和山东省实验优质课教学大赛,一路走来受益匪浅。从比赛前的积极准备到比赛时的坦然面对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两次比赛磨练了意志品质、提高了执教水平、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共享。
一、备课
优质课不同于常态课,常态课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把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就达到了主要目的,但是优质课要达到整个教学的完整性、知识的清晰性、教学过程的顺畅性、教学手段的创新性等,它对整个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的完整性
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包括有教学的引入、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课堂作业与延伸、师生的合作与交流等环节,同时各环节之间要过渡自然,体现课堂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体现在要根据教学重点或难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展示的图片、列举的事例、设计的探究实验都要紧紧围绕重难点进行,在次要问题上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否则会使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在讲授《导体的电阻》时我围绕教学重点---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设计了猜想--实验探究--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等环节,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这样设计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让学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但在进行理论探究时则做了简单处理。
2.教学的亮点
优质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亮点。一个课题多个选手讲,一定要把自己的亮点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例如新颖的导入、实验器材的改进、先进的教学模式、知识的深挖和应用等都可能成为一节好课的亮点。亮点来源于“新鲜”的创意,而有了创意到把它从课堂上呈现出来还有一段路要走,这时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懂得坚持不轻言放弃。我在讲《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题时要展示水果电池能对外提供电能从而让音乐贺卡音乐声响起时可以说大费周折,经历了欢喜、忧愁、再欢喜的过程,最终成功让贺卡音乐声响起。在优质课比赛现场当音乐声响起时评委纷纷离座来到学生中间一探究竟,这个创意获得了评委一致好评。
3.教学的语言
教学语言应该简洁严谨。在常规课中往往会根据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反复讲解,但在优质课比赛时若如此则会显得啰嗦,是优质课大忌。我在准备省市课比赛时为了彰显物理学科语言特点我把教案写成文字稿反复锤炼自已的教学语言,做到简洁、严谨,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问题的设计
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难易适中,要避免直接应用课本中原文内容直接回答,应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即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因此,为优化课堂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
5.注重学生探究,小组合作。
优质课应该注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结论。在我所讲授的两节课中都注重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实验器材或通过身边的物品亲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不断地思考、感悟,最终发现规律。如讲《导体的电阻》时我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器材,通过观察器材明确探究任务和探究方法。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所获得的知识远比看几幅图片或仅由教师的讲解印象更加深刻。而在探究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人翁地位,师生之间真诚的课堂交流,体现出平等,宽松、和谐的物理新课堂。
二、磨课
一个人的见识毕竟短浅,能力毕竟有限,但备赛过程中并不是一人在孤军奋战,物理教研组以刘立毅老师、刘国红老师、陈芳老师为代表的很多老师都在我感觉困惑、失去自信时给我出谋划策,鼓舞士气。正是大家这么用心的帮我,才会让我快速的从新课题中找出思路,少走了很多弯路。而我就在大家的指导帮助下反复试讲,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课件,出色的完成了本次比赛。所以一节优秀的优质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磨课时我认真倾听教研组老师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设计意图,反复斟酌,使教学设计逐步走向成熟。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感受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受着在不断思维冲撞中所实现的点滴进步,感受着在磨课活动中的历练和成长。回想磨课的这段经历我感觉是幸福的,也许沿着这条路无法走到顶峰,但是我已经欣赏到了沿途的风景,我想,这就足够了。
三、赛课
赛课前可能会很紧张,可在上课前多安慰自己:也就是一堂课而已,顺利讲完就好,适度安慰会让自己平静下来。在讲课时教态要好,冷静沉着,表情自然;语速要慢,语调要跌宕起伏、富有激情。
回顾自己炼狱般煎熬的准备历程,顺利讲完真的很不容易。“山重水复疑无路”表达不了当时的困惑和沉重,”“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描述不了当时的欣喜与轻松。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一笔宝贵的财富……感谢优质课!它磨淡了我的浮躁,磨去了我的急功,也磨出了我的自信。经过了这次历练,以后还会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