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项链
师:(多媒体展示课件)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展示的这一句话“生活真是古怪多变!只需小小一点东西,就足以使你断送一切或者使你绝处逢生。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呢?”那么,她是谁?她为什么会丢失项链?她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进入莫泊桑的这篇著名短篇小说《项链》。
二、情节之妙
师:(多媒体展示课件)首先,同学们先明确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本课共有两大学习目标,大家齐读一遍。
生:1、鉴赏小说情节构思之妙
2、赏析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师:在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展示的四个词语,这四个词语是同学们在做学案的过程中,错误率较高的词语。大家先明确这四个词语的读音,第一个怎么读?
生:寒碜 chen
师:很好,注意“碜”的读音,没有声调,轻声。第二个?
生:誊写 téng
师:第三个呢?
生:旖旎 yǐ nǐ
师:第四个呢?
生:面面相觑 qù
师:很好,注意一下“觑”字的读音和意思,“觑”是“看”的意思,“面面相觑”就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恐或无可奈何而相互望着,都不说话。根据屏幕上展示的注音,修订一下学案上的答案,注意“黑笔写,红笔订正”。修订之后,大家齐读一遍学案上的“字音”部分,每个词语读一遍,注意不要拖长音。
生:寒碜 chen 青睐 lài 契 qì 约 誊téng 写 衣褶zhě 佳肴 yáo 亲昵 nì 旖旎 yǐ nǐ 面面相觑 qù 自惭形秽huì
师:《项链》是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这篇文章大家之前也预习过了,相信对这篇小说的情节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现在在头脑中组织一下语言,尝试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小说的故事情节。(1分钟时间准备)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为了参加晚会,就向好友福雷斯杰太太借了一串项链,但是舞会之后却发现项链丢了,为了赔项链还给朋友,玛蒂尔德为此付出了十年的青春,但是最后却发现当初借的项链是假的。
师:很好,情节概括得非常精炼、准确。在刚才对情节的讲述中,我反复听到的一个词就是“项链”,“项链”这个物件贯穿小说始终,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可以说“项链”就是这篇小说的什么?
生:线索。
师:不错。围绕“项链”可以将本文的情节分为四部分,给每一部分加上合适的“三字标题”,1分钟的时间再修订、完善学案的答案,稍后我将请两个同学上黑板展示你的标题。
(1分钟后,找两位学生上黑板展示所写的标题,所写标题如下:)
生1: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
生2: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
师:在这两位同学写的过程中,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两组标题哪个写的更好,好在哪里?你觉得哪里还可以修改改进?谁愿意来点评一下?
生1:我觉得第二组标题更好一些,因为他都是在围绕“项链”来拟的标题。
师:你能看到题目的要求,标题的形式能够做到统一,这一点很好。但是前三个在“项链”之前所用的词是“借、丢、赔”,是动词,而最后一个是“假”,是形容词,如果将最后一个“假”字换成动词,你觉得用哪个动词比较好?
生1:(思考中,没有思路)
师:你先请坐,再思考一下。哪位同学有更好的建议?
生2:我觉得用“知”比较好,最后的标题可以是“知项链”。
师:为什么“知项链”比较好呢?
生2:因为玛蒂尔德最后知道项链是假的了。
生:很好,这点明了小说的结尾“假项链”的真相。(板书:修改学生的答案,将“假项链”改为“知项链”)这两个同学在拟前三个标题的时候真是“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唯一的不同就在第四个标题上,大家思考一下,第一组的最后一个标题存在什么问题呢?
生3:标题的格式没有做到和前三个统一起来。
师:不错,除了这一点大家还看到别的问题了吗?
生4:“还债务”这个标题并没有把全部的情节都概括出来,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得之项链是假的。而“还债务”是在得之项链是假的之前的情节。
师:很好,通过这两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把第一组的问题都指出来了。同学们,给小说的情节拟标题时,大家要做到把情节都概括全面,并且在形式上要做到统一整齐。小说的结尾告诉我们玛蒂尔德为之付出十年青春的项链是假的,这样的结局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但联系前文,作者曾暗示过“项链”是假的,谁找到了这些暗示,可以直接举手回答。
生1:我找到了两处暗示,分别是:借项链时,福雷斯杰太太非常干脆地答应了“当然可以啦!”
师:为什么从这里就能看出来项链是假的呢?
生1:如果是一个很贵重的物品,不可能会这么爽快的借给别人,再借之前,肯定会嘱咐嘱咐别人,但是福雷斯杰太太并没有这么做。
师:很好,你找的这一处很准确,分析也很到位。还有别的吗?
生1:买项链时,珠宝店的老板告诉他们“这串项链不是小店出售的,只有盒子是在店里配的”。
师:很好,找的很准确。你先请坐,哪位同学再给补充一下?
生2:还项链时,福雷斯杰太太并没有打开项链盒子看,可见她并不重视这串项链,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串项链是假的。
三、赏析人物
师:“丢项链”是情节上的高潮,是人物命运的转折点,而“知项链”则使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她如昙花一现,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却受尽十年辛酸。今天,她离开法兰西,来到我们之间,与我们追忆那段似水年华。这个“她”是指谁?
生:玛蒂尔德。
师:不错,她就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篇小说不同人去读,都会读出不同的收获,读出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咱们班共有55个同学,大家在品读《项链》的过程中,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读出自己眼中的玛蒂尔德。5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交流学案活动三的第二大题,说一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玛蒂尔德?在你眼中,你认为玛蒂尔德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时参看屏幕上的要求,特别注意红色的字,在这一要求的指引下,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5分钟小组讨论交流)
师:经过小组间的一番讨论,你觉得玛蒂尔德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你的见解。
生1:我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的呢?(板书:爱慕虚荣)
生1:第80页,“她并没有像丈夫所期望的那样兴高采烈,反而赌气把请柬往桌上一扔,低声抱怨说:‘你要我拿这去干什么?’”其中的“赌气”、“扔”、“抱怨”表现出了玛蒂尔德对生活的极度不满,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
师:很好,你能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来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除了你说的这几个词,你还能在这一页中找到其他词语来体现玛蒂尔德对生活的极度不满吗?
生1:还有第13自然段中的“愤怒”、“很不耐烦”和“嚷”(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师:不错,你找的很准。文章的第10-20自然段集中展现了玛蒂尔德对生活的极度不满,进而体现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你们小组能不能把这一段分角色给大家演读出来,重点体现玛蒂尔德对生活的极度不满。
(小组分角色演读)
师:除了这一处还有哪里能够体现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
生2:第82页,“她蹦了起来,一把搂住女友的脖子,激动地吻了一下,然后,带着这件宝物飞快地跑了。”其中的“蹦”“搂”“吻”和“跑”等词,将玛蒂尔德得到首饰后极度兴奋的心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
师:说的很好,你能看出这些典型的动词。除此以外,在语言方面还有哪位同学想补充一下吗?
生3:她心里急不可待,嘴上却吞吞吐吐:“你能把这个借给我吗?我只借这一件。”这体现了玛蒂尔德虽然内心很急迫,但是又怕朋友不借给她的矛盾心理。其中“这个”和“这”能体现玛蒂尔德对这串项链的情有独钟。
师:你分析的非常到位。你能不能和你的组员合作,将玛蒂尔德借项链这一情节给大家演读出来,体现玛蒂尔德借项链时的激动。
(小组分角色演读)
师:除了运用语言、动作、神态这些手法来展现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小说中还有哪里也能体现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
生4:小说的第三四自然段通过展现玛蒂尔德的幻想和想象,表现了她的爱慕虚荣。
师:幻想和想象都是人的心理活动,那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展现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的呢?
生4:心理描写。(板书)
师:你能不能把玛蒂尔德的幻想和想象给大家读一下?
(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有关心理描写的内容)
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不难发现,莫泊桑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来展现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但是玛蒂尔德就只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吗?她还有没有别的性格特点?
生5:从玛蒂尔德还债务这一情节中,我看出她的有责任心和勤劳坚强。(板书:有责任心,勤劳坚强)
师:很好,请坐。除了这一点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6:小说的结尾“她感到一种既骄傲又天真的欢快,面上露出了笑容”,从这里看出,玛蒂尔德的性格更加自在从容,坦率自信了。
师:十年后,玛蒂尔德面对她的朋友更加自在从容,坦率自信了,而十年前她面对福雷斯杰太太是怎样的心态呢?
生6:十年前,她面对福雷斯杰太太是自卑的,不自信的,“每次回来她都感到内心不平衡,接连的几天,她都要伤心、懊悔、绝望、痛苦得整日哭泣”。
师:你能不能和你的组员合作将十年后玛蒂尔德和好友重逢的场景再现出来,将这一部分演读出来?
(小组合作演读)
师:在赏析玛蒂尔德这一人物时,我们不能否定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这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不能只片面看到她的爱慕虚荣而无视或忽视她的优点,玛蒂尔德在“赔项链”“还债”的情节中展现出来的“坚强,勇敢和责任心”都令我们敬佩,并且十年的时间也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心态,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更加自在从容,坦率自信。所以,在赏析人物形象时我们要多角度看待,看到人物形象不同的性格特点。
四、收获启迪
师:读完《项链》这篇小说,大家从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人生遭遇中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了呢?
生1:我觉得人不应该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去实现梦想。
生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也无可厚非,但是人们不应该去放大虚荣心。
生3:人和人应该多多沟通,如果玛蒂尔德能够事先和福雷斯杰太太多多沟通的话,她就会知道这个项链是假的,也就不会白白浪费自己十年的青春了。
师:大家都能说出对自己的启发,这很好,尤其是第三个同学的回答,另辟蹊径,说出了不一样的观点,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只要大家都能言之成理即可。那么,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虚荣心、欲望人人都有,想要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也无可厚非,但是欲望要有度,这个度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将追求的目标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去一点一滴地收获幸福。正所谓“一个幻想引出了一大串故事,一次陶醉迁出了十年噩梦,一次变故塑造了崭新的人格,一个结尾荡起无尽的涟漪”。希望同学们都能从玛蒂尔德的人生遭遇中有所感悟,并能对你的人生之路有所启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最后用《诫子书》中的两句话与同学们共勉,那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好,下课!
【教学反思】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也是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对学生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学、世界文学的迥异和异彩纷呈的特点。
一、选好角度,打开小说艺术之门。
《项链》这篇小说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鉴赏,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为此,本课以文本的精巧的构思布局和赏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作为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精心设题,深入体会。如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情节简略复述一下,理清线索,找出小说中关于“假项链”的暗示。进而赏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对玛蒂尔德的人生遭遇有感而发,能够学有所得。
二、解读文本,感受艺术魅力。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果,提高教学效率,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有利资源,精心制作了《项链》的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进入文学的殿堂。
2.让学生的身心沉入到作品中,随之动,随之思考,随之感悟,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设计问题导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先探讨小说情节构思的巧妙之处,再引到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分析上,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3.在赏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补充,通过适当的追问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在重要的段落处,让学生通过小组演读的形式,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形象深刻地理解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课堂,应该重视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应该让思维飞扬,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