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尝知识的味道,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学习高中历史的主要问题和破解之道
(一)问题——对历史学科的误读导致学习方法错乱
一些同学还遵从初中养成的老师划“点”,自己背“点”,“背多分”的陈旧错误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对历史教学严重的扭曲和误读,尤其不适用于目前的高中历史学习。我们知道, 通常我们所使用的“历史”一词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一是指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阐释,初中主要掌握第一层次的史实层面,高中阶段除了掌握必要的史实外,重点应放在对历史的第二层次也就是问题的的阐释与理解上,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掌握历史的概念、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外,我们对史学方法与新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初步运用,历史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养成是我们高中历史学习的重心所在。
(二)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简介
1、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同学们绝不能将基本史实当做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
①构建以目录、章节标题、课本黑体字为主线的知识网络体系。
②运用课本知识架构,构建横向(重阶段特征)与纵向联系(重基本线索)的知识网络体系。
2、掌握线索,提炼要点,抓住中心词
历史的内容线索分为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时间线索是以时间为主线,古今贯通、融合中外的历史事件。空间线索是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知识要点从教材的描述性语句中提炼出来,学会用记忆历史关键词的方法掌握主干知识,用主干知识推出衍生知识。
3、掌握好历史事件的 时序 、时事(时间与事件要捆绑记忆),联系、因果关系;重大历史事件学会从时、空、史、论四个角度完整把握。
(三)历史答题方法
1、材料题解析题:
(1)、答题形式上贯彻 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的要求,使卷面整洁美观,便于阅卷教师采点给分。
(2)、贯彻读、提、结、炼的答题步骤
“ 读”指的是先读设问中的问题,问题确立答题方向,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标示的关键词;“提”指的是在材料中提取出和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句,分出层次,材料中关键词对确立答题要点至关重要,“结”指的是答题要点确立时既要结合材料要点,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可偏废;“炼”指的是用序号化、要点化的形式写出最后的问题答案。
2、选择题常用方法
(1)排除删除法 即五不选:“误(选项本身说法错误)、混(正误混杂)、离(本身正确,但与题肢材料无关)、间(选项与题干只有间接关系,无直接联系)、倒(因果关系颠倒)”
(2)注意选择题方法的积累:如根本原因往经济上找,不破不立,影响一定找“立”,所选选项不能被其它选项包含或解释。
二 明确上课任务,把握核心环节—如何上好“两课”
1、知晓导学案的功能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脚手架”,学案的作用重在对学习的导引功能,为学生指示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指南针。把重点和难点以系统化和问题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把本来难度大的重点、难点问题,用降低坡度小的小问题来分解,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2、自主课
(1)预习自学 根据学案导学部分,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部分的填写,初步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完成导学案后,必须再回归到教材,按照导学案问题化、序号化、要点化的指示,在教材上标出来,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完整掌握,避免知识掌握的碎片化。
(2)找疑问点 用红笔标出自己的疑问点,系统整理出自己不会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有的放矢,可极大提升自己的听课效率。
3、互动课
学生的任务:成果展示、 讨论释疑 、达标测试 ;老师根据学情,主要进行点评成果,三点点拨(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知识点),解惑升华。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特别是教师的成果点评环节,看看参与展示的同学的思路方法是否比自己更好,角度是否更全,其所犯错误是否可以为自己提供教训,以避免类似错误,在三点点拨环节,回扣一下自己在预习中整理的问题是否都获得解决。
所谓“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同学们应把求知欲、方法、刻苦三个要素融于一体,对历史问题敢质疑、善思考、会求证,相信我们高中的历史学习一定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