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为了备战高考,文化课学习压力非常大。我们每周都设置了体育、音乐、美术这样的素质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音乐鉴赏课是音乐的主要授课形式之一。怎样上好音乐鉴赏课?是带着学生学学唱唱、听听说说,还是为了制造所谓的活跃气氛而设计意义不大的活动,或者为了体现音乐的融合性让音乐教师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地神侃?笔者发现,上述诸类音乐鉴赏课只是使学生从表象上理解音乐浅层的情感,并没有用专业的音乐知识去帮助他们体会艺术的美妙。
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鉴赏不同与数理化,没有标准答案,合情即为合理,它给学生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是无限的,但是要做到合情即为合理必须“会听”,那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要素知识和音乐鉴赏知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课后反思发现,当一堂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渗透音乐要素,围绕音乐要素来展开音乐鉴赏的时候,那么这堂课的整体效果都是不错的。
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演唱或演奏音乐主题,运用乐谱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联想想象,即兴创作或表演、听赏、分析并描述音乐,对音乐和音乐表演进行评价等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下面,笔者就以几个教学设计片段为例,探求音乐要素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运用。
一、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音乐情景(场面)的变化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地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其实当我们把任何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像分解化合物那样拆成各种元素时,就会发现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十分简单的,不外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又如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的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的实际教学。
笔者在教学中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地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我先从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声音”入手,引领学生来感受“音乐”。听辨音色:让学生听五个音乐片段,分辨各种音色。然后让学生观看《大腕》影视片段,感受其中“哀乐”变“喜乐”的神奇过程,并让学生说出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使“哀乐”颠覆性地变成了“喜乐”的?学生回答:把“哀乐”节奏和速度提高了四倍。教师引导讲解:节奏快时表达的意境与节奏慢时有什么区别?乐曲四倍的提速使乐曲原本的哀伤变成了欢快热烈。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音乐鉴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通过音乐要素的认知感受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
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与思想,比如一般节奏比较快且重的情况下,会给人一种焦急的感受等。但是一般只是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欣赏音乐,完全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理解音乐。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通过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去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对于悲伤、热爱、孤独、安然等一系列情绪有所体会,便能够通过情感的变化去体会音乐要素的变化。
音乐艺术自身的实践性决定了音乐教育重视实践的必然性,因此应该通过各种音乐实践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比如,笔者经常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去分析音乐要素。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利用改变速度的办法让学生分别用中速稍快和慢速演唱主题旋律,体会同一主题在改变速度后表现了欢快与悲伤两种不同的情感。
我还曾经设计过音乐节奏的认知与模打教学:让学生进行音符及节奏型的模打,重点感受节奏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塑造的影响。如三连音的运用,如果换成其他节奏型可不可以?让学生分别来实践体会;如表现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昆虫“伏了”的鸣叫声,只有附点的节奏配合音高的变化才能完美的表现出来。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单声部节奏模打和简单的双声部节奏模打。然后将节奏转化为与旋律:请同学们试着把他们变成好听的音乐。1 1 5 5 6 6 5 4 4 3 3 2 2 1
三、通过分析乐曲巩固音乐要素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运用音乐要素来分析鉴赏音乐作品,反过来,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巩固音乐要素的相关知识。比如让学生聆听《春节序曲》,说出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学生分组回答,其中的音乐要素包括:1.情绪(欢快,热烈,喜气洋洋);2.旋律(多向上旋律);3.节奏(紧凑);4.力度(强、中强);5.速度(快、稍快);6.节拍(4/4);7.和声(丰满)。这些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仿佛把人们带入了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通过对以上知识的学习和体会,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些音乐要素的变化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音乐所要塑造的人物或动物或者情景等方面的关系。
虽然高中的音乐课程只是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丰富学习生活的角色,但是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如果能够渗透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日后的音乐特长的发展,具备相对专业的音乐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的艺术,通过声音的形式去传达出美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而音乐要素能够帮助学生去发现这些美,感知这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