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好儿子
高一语文组 梁寅 叶春立
【温故知新】
背诵并赏析这首诗。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写生活琐事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味作者在细节描写中表现出来的真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活动一:书声琅琅
1.朗读文本至少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2.标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和有疑问的地方。
活动二: 知识积累
1、走近贾平凹
贾平凹 (1952~)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他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丑石》《月迹》《落叶》《一只贝》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笨拙( ) 攒( )钱 伺( )候 门闩( ) 着( )冷
打盹( ) 揣( )着 揣( )摩 发愣( ) 惦( )记
唠叨( )( )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有口皆碑:
(2)委曲求全:
(3)心安理得:
(4)事无巨细:
活动三:整体感知
反复诵读文本,概括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有关母亲的生活琐事。
活动四:个性发现
细读文本,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几处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侧面,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至少两处)
参考示例:
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感受:母亲“一捏”、“一塞”、“再一抹”的动作多么娴熟,她曾经肯定不止一次地这样喂养过自己的子女,但如今“得糖而去”的儿女们却都不在身边。当母亲再次重复曾经的举动,当那些孩子吃完糖跑开,当母亲“笑着骂了”又“呆呆发愣”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落寞和忧伤。而此时孤寂的母亲也许只能在回忆中享受快乐。
活动五:质疑问难
1、为什么说“我”不是一个好儿子?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对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写出来并和同学交流。
活动六:妙笔生花
参考《我不是个好儿子》的结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送别”的场面。(不少于200字)
活动七:拓展延伸
【美文品读】孝心无价(毕淑敏)
【片段精读】
1、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2、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
3、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4、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人他们的心底
5、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毕淑敏《我很重要》
活动七:巩固提升
见《导学与训练》8——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