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孙季苇
班级:2017届5班
录取院校、系别: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
座右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心得体会:
高中回忆录
就像我三年前知道的那样,当教学楼①前树上的蝉鸣聒噪三遍后。我就该毕业了。
毕业,这个字眼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虚幻。一千多个早起晚睡日子里得心心念念,一千多个挑灯夜战时的自我安慰。毕业,在那时意味着不用再补课,不用再考试,意味着充足的睡眠和无尽的假期。我咬牙每日拖着疲惫的身体奔波在教室和办公室,将自己淹没在无尽的试题中……只因为,老郭曾经说过――
“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们就再也不用补课了!”
“毕业之后,请人陪你考试都不可能!”
“你们到时候一定会睡烦了的!”
就像一个马上得救的溺水者,我奋力扑腾着,迫不及待的想要到达彼岸。
2017年6月8日下午5点,广播里如约响起了那熟悉的女声:“考试结束,请大家放下手中的笔……”我怔怔地放下笔,呆呆地望着眼前的试卷――“……Yours Li Hua.”这是我最后一次替李华写信了吧。
最后一个字母的末端向上弯曲得极其完美,正像那天的天气一般明媚。
我在紫藤长廊留下自己的记号,在踏出校门时没有回头。
就这样结束了吗?就这样结束了吧。
三年的长跑,我们已经到了终点。
三年的笑与泪,都已经随风远去。
但三年的陪伴,我不会忘记。
转班风波
仍记得初次见到这个大班级的忐忑。作为一个压线进班的“差等生”,我起初时一直拿敬畏的眼光对待着我周围的这些“超级大学霸”。整日热衷于研究汽缸的英睿、口若悬河丝毫不怯场的Monkey、心心念念要做语文课代表的刘颖哲……他们是我对这个班的全部认知。我渴望融入这个集体,可内心的骄傲与现实的残酷相遇,让我总是感到与这个新环境若即若离。表面看起来虽然总是开心的我,实际上却在小心翼翼的活在自己小小的壳子里,不敢融入这个看起来非常厉害的集体。
我来自一个规模很小的初中,在那里,好学生不多,就那么几个,自然也滋生了我的狂傲。可令我没想到的是,来到一中的第一次周清大佬们便尽数灭了我的气焰。
“马老师,我想转班。”我背手低头站在班主任面前,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怎么会这么想呢?”班主任的声音十分温和。“感觉在这个班的压力好大,我……”我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不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如果学习上有任何的问题,随时可以来办公室来找我,这才刚开始,再试试呆些日子,不行的话再说转班也不迟。”马老师耐心地劝我。恍恍惚惚地,我不知怎么就回到了教室。看着眼前陌生而又熟悉的新班级、依旧成摞的作业,内心希望的小苗苗却在一片死灰之中钻出了绿芽。
也许我永远都不能赶上某些人的优秀,但我会竭尽全力,做到自己最好。
我不再倔强的要求环境因我而改变,开始学会改变,磨去自己多余的棱角,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学会生存。
渐渐的,习惯不放假
也许是实验班的缘故,我们总是比别的班早晨要早到20分钟。毫无疑问,缺乏睡眠的我们此时无比的渴望一个周末。可是,正当我们要为周六的到来而欢呼时,却得到了一个有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周六周天考试。
“什么?!”就像在教室中投入了一个重磅炸弹,这个消息顿时引起了民怨。我当然也觉得委屈万分,凭什么累了一个星期还要考试?为什么我们没有双休日?虽然现在经过了高三的我早已不把不放假看得过重,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总是认为学校不讲人性,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回到家又哭又闹,简直不想上学。可到了周六,却又不得不顶着红红的眼眶去考试。
语文、物理、数学、化学、政史地、生物、英语,一天半考完,简直气力全无。下午睡两小时,又投入新一轮的奋斗。
一周,两周……相似的日子不停在复制,好像总有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时间如流水般悄悄在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中溜走。渐渐习惯了每天6点15准时从床上蹦起来,渐渐习惯了每天扒拉几口饭就拎上书包跑出门,渐渐习惯了了写完作业后看到德州凌晨一点的夜空,渐渐习惯了两周甚至一个月才有的一天半假期,渐渐习惯了在别人放假而我们不得不补课时大家刷题打趣时的戏谑。
高一,六点五十。
高二,六点四十。
高三,六点半。
早晨到校的时间越来越早,功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发现一个人的潜能竟可以如此无限。早上从睁开眼到坐在教室专注刷题,25分钟足矣。即使上课时困得上下点头,耳朵和手依旧好使,不放过老师的一句话……
每逢一中罕见的假期,看着平行班同学们开开心心回家的背影,我们终于能从怨天尤人的咒骂,修炼到自嘲似的打趣“谁愿意放假啊,我就喜欢学习”“又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了”。同学们相视一笑,然后又投入到各自的题山题海中。
月复月,年复年。无论是万家灯火的小年夜,还是别人早就放假的寒暑假,在我看来都不过是几堂自习、几张试卷。空荡荡的校园,空荡荡的教学楼,以及黑夜里那仅有的几扇窗里映出的灯光,是我对一中不一样的记忆。
即使奋斗的日子都已经远去,但奋斗的经历却在心中历久弥新。
那些不放假的日子,是当时的我们忘不了的痛,却是现在的我们最真最难忘的回忆。
四女寺出游
对高中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假期。但当放假已成奢望,不用学习便成了我们的另一个向往。
于是乎,在补课和出游二者之间,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四五月的风,没有夏日的酷热,而且夹杂着一丝丝的寒意。清晨集合时天色低沉,但我们心中抑制不住的兴奋让整个世界都变得可爱的起来。平日里可能多两步路都懒得走的我们,却无惧这遥远的路程。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骑上自己的小车,出发了。
说来也奇怪,有同学一起说笑的时间似乎过得总是格外的快。在那三四个小时的骑行中,确实有许多没看过的风景,但最终留在我脑海中的,却是和某个同学开了谁谁谁的玩笑,却是拉天扯地的闲侃。
我还记得,在中午野餐的河堤上,我们都疯着笑着,就像还没长大的孩子;我还记得,我们于隐秘处采摘野花的欣喜;我还记得,我买了一个彩色风车插在车把,静静的听风吹过时的哗哗声响;我还记得,那张开满泡桐花的合影,每一个人的笑容都无比灿烂。
原来远离了书本试卷,平日里的大学霸们也可以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褪去冷冰冰的外表,每一个人的心都可以是如此火热。
也许,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会忘了这次出游的具体细节,会忘了其中谁谁谁的那些糗事,却始终记得大家一起坐在草地上开怀大笑时的畅快,记得那个午后瞌睡打盹时的踏实静谧。
在这个世界上,那张照片会一直存在,照片上的泡桐花会一直盛放,照片上的我们会一直年轻,我们的笑容,会一直绚烂……
身入高三
很久以前,老郭带我们做过一篇散文阅读《身入贺兰山》。她说,等有机会,你们可以写一篇《身入高三》。当时觉得超有感觉,可碍于时间紧迫迟迟没有动笔。现在有了时间,便有了这篇《身入高三》。
在升入高三之前,高三只是家长和周围学长学姐口中所描述的一团阴云。虽然看起来可怕,但离我很远。
一六年八月一日,我们正式开始了高三的第一次补课,高三已然在望。随着一天又一天的流逝,开学渐渐地近了,高三也渐渐地近了。遥远的天边,先是露出一片暗暗的黑影,接着,阴影越来越浓,也越来越清晰,并且幻化成一套套试卷和高考必刷题的模样。而后便有一场考试的消息传来,我们似乎看得到考完后试卷上惨不忍睹的模样。跟着是第二场考试,、第三场考试……考试和做题在我们的心中是高三的代名词,而高三也确实充斥着无穷无尽的题目,圆锥曲线,滑块木板,复合场分析……这些题目整日打击着我们的信心,使我们不得不在与他们的对弈中暂时放低姿态,匍匐前进。
不一会儿,我们已经经历过第一次月考,综合性强且花样百出的题目使我意识到,我已经真真切切地站在了高三的面前。此前,我曾在综合楼亲眼见证高我一级的学长学姐奋战高考时的一丝不苟,也看到过他们百日誓师时的慷慨激昂,但那只是对高三远远地一瞥。即使是一瞥,已令我对高三心生敬畏。高三那看起来枯燥无味却又充满斗志的生活,从此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而现在,我伸手便能触摸到他们,这是怎样的一年啊。虽然高一高二的学科多作业多,但并不会给人以压迫感。而一入高三,我便感受到了来自高考隔着时间的压力。刷题仿佛将高三的日子变得黯然无光,早起晚归的日子更是剥去了仅有的几丝乐趣。我想不论是谁,看到这样的生活都会生出几分想要逃离的情绪。
期中、期末、加入练习理综……日子一天天依旧不慌不忙的逝去,全然不顾我们在后面舍命狂追。老郭竟也不手下留情,每天三十页的字典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挥之不散的梦魇。高考一天天地临近,而成绩却依旧惨痛。装理综试卷的袋子一天天鼓起来,但理综成绩却依旧烂的吓人。偶尔有一次两次大爆发,但短暂兴奋过后仍是死水一潭。数不清的试卷练习,没完没了的刷题熬夜,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高三生活得严酷。
说来也奇怪,高考前的日子是那么的长,仿佛睡不够觉,题做不完的日子永远也到不了头;可高考的两天又是那么的快,我还来不及咂么咂么这场考试的滋味,就已经完成了高中生到准大学生的蜕变。
回到家里,从学校搬回的装书箱子还放在门边,书桌依旧杂乱地摊着复习用的理综卷子,那一摞高考必刷题还是整整齐齐的摆在右手边。这一切就好像在等着我再次坐到桌边,开始新一轮的学习。一切情景都是那么的宁静,让我怎么都无法把这些与我那残酷的高三联系在一起。
我一个人安静的坐在我的书堆旁,一本本整理着这些散落的课本笔记,同时也整理着我三年的思绪。我悉心地挑拣出我珍藏的笔记,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于是,我便拥有了一段高中的时光,拥有了它那份严峻和一份艰险的美丽。
结束段
考完英语的那个下午我在紫藤长廊上写下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希望你们能够珍视当下能够一起刷题的日子。”其实有时候,虽说是不愿意离开一中,但实际上却是不愿意离开那一段时光,离开那一群人。
时间老人不留情,推着我们不得不往前走。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会忘了彼此的模样,但我会记得曾和同学一起刷题,一起吐槽,一起被考试虐得体无完肤,我会记得曾被化学老师天天谈话,会记得天天跑去办公室问题,记得风格各异的老师们课上课下是多么可爱。
非常喜欢安子健的一个比喻:2014年的我们像一条汩汩的溪流,被迫汇聚成一条窄窄的小河。河中的水流有交汇,有摩擦,有撞击。流了三年,转眼就要入海了。当汇入大海的一刹那,所有的水流都被迫散开,从此海角天涯。
即使被迫散开,但所有的水流都已收获了满满的回忆。带着期许,带着回忆,重新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