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人:吴怀涛 德州一中历史高级教师,曾获省级优质课二等奖
□记者 王瑞
材料选择题是近年来各地新高考历史试卷的一大亮点,它完全体现了“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达,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此类题型在题干中往往运用图表、漫画、谚语、文字史料等各种资料,创设问题新情境,通过设问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考查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创新性、情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按照考查能力的层次,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一、实质原因选择题
题干中运用史学材料、漫画作品等各种新材料,反映某时期某领域的社会历史现象,创设新情境,设问与此历史现象有着内在必然联系的深层次问题,提问“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现象的本质”等。考查分析、判断、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注意掌握历史的基本特征,对于赫鲁晓夫的言论不能简单地从表面理解,1961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苏双方都加强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B、D两项都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在美苏争霸中,当时苏联还处于劣势,和美国联手更有利于其世界霸权政策的实现。所以,答案只有C项符合要求。
【分析】这类题往往设问“原因”“实质”“性质”“本质”是什么。这就要求考生首先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准确弄清文字史料、图表等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现象,再联系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历史基本观点,由表及里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出符合要求的正确选项,试题答案往往与考点知识有更密切关系。
二、程度选择题
题干引用文字材料、考古成就、漫画等有价值史料,再现特定历史现象、历史事物。提问关于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关联程度深、答案迷惑性强、较深层次的各方面历史问题,考查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理解、判断、分析、归纳、比较、探究的能力。
【例】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的维新思想。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所以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民权。答案选B。
【分析】这类题提问中往往会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关键字词,要求学生能够对给出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从中提取出解答问题的有效信息,然后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有关历史理论和方法,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出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同时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比较选择题
题干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料,创设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特定的某领域的社会现象情景,提问新颖问题,考查对不同时期历史信息的比较分析归纳判断能力。
【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美国由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带来的影响。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迅速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并成为冷战的前哨阵地,从此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本仇视中国的政策由来已久,A项错误。此时的日本在外交上不得不追随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谈不上平等伙伴关系,B项错误。根据题意只能说明冷战延伸到亚洲,不能说全面展开,冷战的重心在欧洲,D项错误。答案选C。
【分析】这类题提问中往往会有“变化”“差别”“不同”“转变”等关键字词,第一步要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紧密结合提问对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归纳、比较,并对选项逐一论证,答案自然会浮出水面。
链接地址:http://epaper.dezhoudaily.com/dzwb/html/2013-05/24/content_176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