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学期高二通用技术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实现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目标,我们通用技术教研组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用项目实践教学策略,较好地做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目标。这里通过几个案例,回顾和阐述项目教学的课堂效果和反思,以便在接下来的新学期取长补短,日臻完善,逐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案例一:报纸塔制作
通过课前的学情分析了解到,学生在高一阶段通过教材从理论的角度较为系统的学习了《稳固结构的探析》一章节,学生已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如:材料,重心,形状,支撑面积有了比较感性的认知,但是学生没有经历相应实践,结构稳定性和强度性质特点的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具体结构设计提出点评分析和方案。
通过设置相关实践项目,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可以将所学理论内化为一种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的意识,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通用技术教研组设置了《报纸塔》这个项目。
具体要求:材料—— 20张齐鲁晚报同材质的报纸;要求——以组为单位,不借助胶带,胶水,剪刀等其他工具;40分钟内搭建一个报纸塔,在稳定1分钟后测量高度,高者排名靠前。
通过团队比赛形式的项目教学,有效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们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的通用技术创新实践课堂深受广大同学的喜欢。
报纸塔作为第一个教学项目在课堂效果上看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比赛结束后,更合理的运用时间、精炼的内容对学生作品做充足的互评和教师点评,从而更好的完成课堂反馈等环节还有值得提高的空间。
实践是通用技术课堂的灵魂,项目教学是实践的载体。我们在备课阶段需要很好地理解课题特点,挖掘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操作的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广泛迁移价值的项目。
案例二: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
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完成动手实践环节。我的技术制作课的安排,首先都是先对苏教版第三章第一节《材料、工具、工艺》进行温习。立足教材,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并进行恰当的学科整合,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项目的设置,我们教研组从最近几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中收集贴近课题的项目,《水火箭》作为最近比较热门的科技创新项目,被选作符合这一典型章节的项目。
依然是以组为单位,通过竞赛的形式,量化成绩,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热情。因为水火箭的制作难度较大,共设置3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备战环节。回顾高一年级学过的《材料、工艺》章节,介绍水火箭原理和制作要求、步骤等内容,做好知识储备。接着分组讨论第二课时为完成项目需要准备的材料、工具、方案的,并以图纸的形式上交;后两个课时通完成制作,发射,在实际课堂上,参赛的水火箭是同学们用废旧可乐瓶、废旧纸板、塑料等材料制作的,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充足准备,同学们设计制作的“水火箭”新颖、独特,具有很强的创意性。这个项目的制作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是安全性,从制作过程中工具操作使用的规范性到发射过程中因发射火箭的巨大冲力所考虑到各种人身安全,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时操作过程中,让参与的同学把安全这根弦始终绷紧,认识到实践课堂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原则;其次,有些同学对一些工具比如虎钳,钳子等工具操作的规范性还有欠缺,今后在备战课上要把基本的操作介绍给学生,以便在制作过程中,更加高效的完成;最后,在评价阶段,除了对火箭实物本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提醒学生,制作完成的火箭与前期图纸是否具有一致性,这是技术规范性方面很重要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来的技术实践变得更规范,更专注。
案例三《鸡蛋撞地球》案例四《初涉航模》两者都和水火箭采用相同的模式,备战和实战各两个课时,总之,通过项目实践教学的课堂给学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应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做到了尝试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创造方式,体验了科技的魅力、收获了更多的正能量,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能力的增长。
项目教学课堂的高效进行,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带着目的性去调查需求、处理分析信息、发现与明确问题,这是设计的开端。时刻谨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精炼知识的介绍,视频资料的选取,因为初涉项目教学,缺少相关的经验,这就需要把课堂各个环节考虑周全,包括学生安全,材料工具使用和存放,制作实践组织,课后评价等,一学期走来,更多的收获是学生日益高涨的参与热情,更具创新性的作品。
最后,回放一个上周发生在通用技术课堂的实录。从中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学生对学习生活中每天遇到的问题,书立摆课本容易阻挡视线,课本数量多占用了课桌的大部分空间。于是想通过一定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组的学生发现并明确了问题,制定出设计内容。这是课前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师:你们小组4名成员,从材料准备,分工情况,制作过程的意外情况处置,与初期草图设计是否一致等几个方面谈一下。
生:材料准备的比较充足,大体分工,有设计草图的组长指挥,两名成员进行底部支架的设计,一名成员制作上端的平板。至于意外情况,我觉得用皮筋连接略显吃力,不过熟悉了之后,就顺手些了,恩,基本与草图设计一致,利用了桁架结构并且融入很多三角形,应该比较牢固和稳定了。
师:那评价你的模型,主要出发点你会选择什么?
生:当然是稳固。
师:那是否稳固,如何得知呢?
生:……
生:项目教学。尝试,检验之。找点东西压一压。
(很自然的拿起书桌上的书本)
师:那你拿这些书质量多大?
生:……
师:不妨拿一样的。
生:对呀,字典来也。
师:设计制作方面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
生:可以试着用质地更加结实的木条来制作,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对话引导,相信学生,从展示交流,项目教学,评价优化,测试评估多个角度去理解模型制作带来的重要作用和深层含义,学生会深刻认识到“项目教学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把主动的实践意识和严谨的操作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是这一个学期项目教学的课堂实录和反思总结,项目教学在德州一中技术教学领域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需要更多时间的探索和积累,相信通过学科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相信会发展的又快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