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六月,风过林梢。为了提高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探究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促进学校读书课程的整体构建,提高师生综合素养,2021年6月23日下午三点,德州一中老校区语文组在办公楼三楼举办了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苏洁、崔凌鑫、段玉雯 、于海晴等四位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经验。
双线并进真阅读,深入浅出话教法。崔凌鑫老师带来了《红楼梦》整本书教学的经验。崔老师指出整本书阅读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条线出发,学生要自主阅读,教师要适时指导。明确导读课、精读课和展示课三种课型需要达成的三个目标,即导读课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读课主要突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难点,展示课则是让学生将自己对这本书的深度挖掘进行各种形式的汇报展示。受疫情影响,《红楼梦》分为三个步骤:假期热身、线上指导、线下检测,崔老师指出红楼梦教学从线上到线下的难点有以下几点:一、线上教学耗时长,线下面对面授课课时所限,将难以实现这一教学进度。二、红楼梦赏析角度和出题角度众多,全面复习难度大。
另辟蹊径探乡土之旅,各个击破明阅读方法。段玉雯老师带来的《乡土中国》的阅读,从四个板块出发,让学生们在阅读与活动中掌握各种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主要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阅读前言,了解作者生平、成书背景、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其次浏览目录,构建框架,明确阅读预期;在此基础上精读各章节,品味重点词句,边读边进行批注,阅读过程中提取核心概念、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在精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讨与探究,形成研究报告。通过对《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治学态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兼顾对语言品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乡土社会,认识乡土社会,将这本学术著作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丰富学生对中国乡土社会的认识。
?
基于《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每章之间难以形成体系连接的事实,于海晴老师从名著导读、文本精读、主题研读、新读新知、活动方案设计、评价与检测等几个环节来谈《论语》的阅读方法。首先,集体备课,教师精挑细选。每两位教师负责三个篇章,根据内容分类,负责教师勾画重点句子进行创造性地解读。然后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教师跟踪检查。通过文本精读和主题研读,梳理孔子的“仁”“义”“礼”等重要思想观念,力求让学生对孔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温情与敬意”,再去静心探讨重点语句的内涵,从而对《论语》的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
平凡的世界演绎了人生的不平凡。苏洁老师从阅读计划安排与实施、教育教学过程、收获与反思三方面来谈《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教学过程具体细分为六部分:小说导读、孙少安、孙少平、双水村那些男人们和女人们以及环境描写、主旨探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感受人物形象,汲取精神力量。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究发现,体验感悟,通过学生与人物对话、与自我对话,与生活对话,感悟孙少平等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陶冶情操,获得生命成长的启迪。同时,培养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在阅读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激烈的思想碰撞,在人间最热烈的的六月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收获。在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当下,新一轮阅读风潮来临,教师教读、学生伴读、师生共读,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刻不容缓。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将坚守师者初心,继续保持高涨的研讨热情,一边提高自身整本书阅读的专业水平,一边引导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真正打造出智慧、自主、高效的阅读课堂。希望老师和学生们能在书香的一路陪伴下,拥有力量,获得快乐!
文字:孙英
图片:孙明慧
审核:沈晓霞 ?叶春立